刻板效应

刻板效应,又称刻板印象或定性效应,是指人们对某个人或某类人持有的一种比较固定的、类化的看法。这种看法往往在没有进行实质性交往的情况下形成,对某类人产生了一种笼统而固定的印象。刻板效应的形成可能基于性别、种族、年龄、地域、社会经济地位、职业等多种社会分类。

社会心理学认为,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“刻板效应”。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,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。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,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、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,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,并受到器重和青睐。而天资愚笨、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,教师表现出急躁、厌烦的情绪,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。实践证明,经常受到这种“待遇”的学生,会顿觉凉水浇身,丧失了学习信心,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,以至产生颓废情绪。

特点

  • 简化认知:刻板效应可以简化社会认知活动,使人们能够快速地对人群进行分类和评价。
  • 一致性:在同一社会或群体中,刻板印象往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。
  • 偏见:刻板印象往往是基于偏见,有时甚至是错误的。

形成途径

  • 直接接触:通过与某人或某群体的直接接触,将其特点固定化。
  • 间接影响:通过他人传递的信息或社会传播形成,这是刻板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。

影响

刻板效应虽然可以节省认知资源,但同时也可能带来认知不准确的问题,尤其是负面的刻板印象,除了认知偏差外,还可能对被刻板印象的对象带来心理和社会的负面影响,如歧视和不公正待遇。

克服方法

  • 核对信息:用实际观察和经验去核对刻板印象,重视和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。
  • 广泛接触:深入到群体中去,与群体成员广泛接触,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成员,以获得更准确的认识。

刻板效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,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内化,同时也提示我们对个体差异的认识和尊重的重要性。



请遵守《互联网环境法规》文明发言,欢迎讨论问题
扫码反馈

扫一扫,反馈当前页面

咨询反馈
扫码关注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