恐怖谷

一般而言,拟人形可以让人类产生好感。当它非常接近健康人类但又不完全一样时,例如人体模特儿或电脑合成人物,好感度会锐减。这种急转直下的魅力落差,就称为「恐怖谷」。1970年,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 ( Masahiro Mori ),在一张如今已成经典的图表上,用「恐怖谷」一词来描述这种好感度的大峡谷或大下跌现象。虽然有些人辩称,这种效应根本不存在,认为所有的负面情绪反应,都是因为观看者不熟悉这种人为的相似性或演算的相似性。但近来的实证研究指出,恐怖谷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。原因很可能和人类想要躲避疾病源 ( Pathogen avoidance ) 的潜意识机制有关——也就是说,人类具有察觉和避开病人或死人的本能。

目前我们还无法完全理解,必须具备多少变数,才会让拟人化的相似性掉入恐怖谷,但有些条件已经可以确认了。负面情绪的反应强度,似乎和逼真程度成正比——高度逼真的人为相似性,抽象的更容易引发强烈的负面反应。异常匀称的五官、微妙的眼部动作、不自然的肤质,都是足以触发恐怖谷效应的条件。

虽然大体而言,动画师和机器人专家都会奉行恐怖谷法则,但不遵守这项警告的例子也很多。例如,导演罗伯特·泽米吉斯 ( Robert Zemeckis )在动画片《极地特快》( The Polar Express )里,决定用高度逼真的方式来打造电脑合成人物。结果是既逼真又诡异。这部电影唤醒了所谓的「死神之眼症候群」(dead eyesyndrome),缺乏眼球运动的「扫视」,让角色看起来像僵尸,带领北极特快车直穿恐怖谷。

另二个案例发生在零售业。零售业者普遍认为,人体模特儿的效果是因为它们很逼真。然而,除非人体模特儿能和真人一模一样,否则根据恐怖谷法则,抽象一点儿的人体模特儿会比高度逼真的模特JL效果更好。

再现和绘制拟人形的动画时,要考虑恐怖谷法则。选择稍微抽象的人物形象来取代极度逼真的人物形象,可让接受度达到最高。动作比外貌更容易引发负面反应,因此在制作拟人形的身体和脸部动画时,要特别留意肌肉运动或不自然的动作。​



请遵守《互联网环境法规》文明发言,欢迎讨论问题
扫码反馈

扫一扫,反馈当前页面

咨询反馈
扫码关注
返回顶部